服務熱線
400-115-2002
近期,陶瓷行業又掀起了一波漲價潮。江西高安、湖南、湖北、河南等產區的多家陶企紛紛宣布漲價,漲價的原因大多都與煤炭、天然氣價格上漲有關,其中高安產區的能源價格漲幅已超40%,不少陶企直呼燒不起,甚至有陶企已經要提前停窯放假,時間長達5個月。
不難看出,天然氣、煤炭價格的上漲對陶企生產影響之大,然而單靠漲價、停窯并不能真正解決問題。長此以往,這種做法只會讓陶企喪失競爭優勢。為此,歐神諾、新潤成、新明珠、嘉俊等陶企在尋求能源轉型和能源多元化的道路上已經先行一步。
鋰電被叫停
陶企還有什么辦法?
此前,陶企轉產鋰電被不少行業人士視為明智之舉,因為陶企轉產鋰電不僅可以創造新的利潤增長點,還能借此機會轉型,在搶抓新能源產業發展機遇的同時能做到實現節能降碳。截至目前,江西累計有25家陶企超50條生產線計劃轉產鋰渣坯、鋰渣粉、鋰電材料。
然而理想是豐滿的,現實卻是骨感的。即使很多人認為陶企轉產鋰電有助于其能源轉型,但現實卻告訴我們陶企轉產鋰電存在著諸多問題。
近日,江西宜春市生態環境局發布了《關于暫停審批以磚廠和陶瓷廠進行鋰渣焙燒和石油焦碳化項目的通知》。通知顯示,宜春市生態環境局經過近期調研發現,市內鋰電產業鏈企業存在較多隱患。其中,部分縣市區以磚廠對石油焦進行烘干的名義和以陶瓷廠對鋰渣二次提鋰的名義進行了批復的項目存在一定的環境風險。為防控風險,該局將暫停此類項目審批,并要求各縣市區暫停此類項目審批。
通知還顯示,鋰云母選礦項目原則上布局在宜豐、奉新、袁州等鋰礦資源所在地,其他縣市區不再新增該項目。同時,宜豐、萬載、高安等地需高度重視選礦廠產生的長石粉(尾礦)和碳酸鋰企業鋰渣處置問題。
據陶瓷信息報道,轉產鋰電會對陶瓷生產設備造成不可逆的破壞,因為鋰渣燒制過程中會產生硫化物、氟化物等工業廢氣,會緩慢腐蝕沒有砌防腐材料的原有瓷磚生產線。此外,隨著碳酸鋰產量的快速提升,廢渣的消納也對環境造成不小的影響。
有行業人士表示,陶企二次提鋰的項目實為投機的手段,并不利于長久的發展。因為鋰渣提鋰仍屬相對短期行為,鋰渣不經過富集直接進入焙燒環節,需要焙燒的量是鋰云母提鋰的數倍,能耗極高,當鋰價走低時,這一做法的性價比不高,因此較難持續下去。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則認為,“價格的上漲,吸引了大量資本涌入,一旦供求關系發生變化,價格將出現快速回調的風險,因此要謹防投資過熱,避免對產業鏈可持續發展造成傷害。”
如此看來,對于陶企而言鋰電這一賽道前景并不明朗,那陶企還能以什么方式來布局節能、環保賽道呢?
國家一出手就是25.8個億
頭部陶企爭相布局
布局光伏項目有助于加速企業能源結構轉型,有效節約用能成本,節省高額用電費,這也是近年來陶企如此熱衷于布局光伏的原因。據中陶君不完全統計,2022年以來,有超148家陶企、179個光伏項目通過備案審批。
中陶君在《兩個月內超50家陶企光伏項目獲批!累計年光伏發電量超億度》一文中曾提到,歐神諾、新潤成、新明珠、嘉俊、冠珠等陶企積極建設廠房屋頂光伏發電系統,陶瓷行業的光伏熱不斷升溫。金牌企業制造副總裁張代蘭表示,解決企業生產材料成本過高問題,最主要的還是需要解決企業用電成本,企業后期發展必須轉型光伏發電,光伏發電無論是對于環保,還是節能減排,都對企業有非常大的幫助。光伏是未來的發展趨勢,企業要生存,必須要走這條路。
11月14日,財政部發布《關于提前下達2023年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補助地方資金預算的通知》。根據通知,光伏預算約25.8億元、風電預算約20.5億元、生物質發電8,425萬元。從通知就可以看出,國家對光伏發電的扶持力度之大。
除了布局光伏,以歐神諾為代表的國內外陶企還將氫能和氨能作為窯爐能源替代品研究方向,并取得了不小的成果。
為尋找低碳、零碳燃料,降低化石能源的使用率,以減緩陶瓷行業的碳排壓力。佛山仙湖實驗室、佛山市德力泰科技有限公司、佛山歐神諾陶瓷有限公司瞄準陶瓷窯爐低碳、零碳燃燒關鍵技術,聯合試驗開發“建筑陶瓷工業窯爐氨燃燒(零碳燃料)技術”研究,試驗開發氨燃燒技術。11月11日,廣東陶瓷協會組織專家對該項目進行評估,并予以通過。該項目開發技術將為陶瓷行業的減碳提供新的技術參考,對推進陶瓷行業實現“碳達峰、碳中和”具有重大現實意義。
8月26日,摩德娜表示,印度陶瓷巨頭Simpolo在其全新的一期大規格巖板項目里選擇了摩德娜的Infinity-MHT氫能熱工設備作為主體,以打造印度首條“氫就緒”的高端瓷磚生產線。該生產線設備將于今年第四季度發貨,計劃于2023年第一季度投入使用,生產的巖板含括從600×1200mm到1200×3200mm的全規格高端產品。
此外,意大利陶瓷集團Iris和西班牙陶瓷集團Pamesa分別宣布,將于2022年年底建成由氫能驅動的陶瓷工廠。
據陶城報報道,意大利陶瓷集團Iris將于2022年底建成世界上第一個由太陽能獲得的綠色氫驅動的陶瓷工廠,該工廠首先會使用天然氣和綠色氫的混合物替代化石燃料,實現二氧化碳的減排,最終目標是采用100%氫能生產,實現二氧化碳零排放。此外,西班牙陶瓷集團Pamesa也將于年底投產第一個氫能瓷磚試點工廠,計劃逐步替代天然氣。
用“生物天然氣”產磚
開啟發展新窗口
在能源轉型方面,大部分陶企“各顯神通”,探尋各種能源置換的新路徑,其中山西應縣12家陶企就用“牛糞糞污”產生的“生物天然氣”生產瓷磚。
目前,山西省朔州市應縣的陶瓷企業生產線所使用的天然氣中有一部分是生物質氣體燃料——生物天然氣。該項目二期正在抓緊實施,將在一期基礎上增加預處理系統和厭氧罐裝置,可以消納秸稈、餐廚垃圾等有機廢棄物。
據了解,該項目建成后年可處理牛糞糞污20萬噸,年產沼氣1000余萬立方米,通過脫碳提純,可年產生物天然氣460萬立方米,年產沼液11.7萬噸。該項目落地運行,變廢為寶,解決了當地環境難題,為加快推進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發揮了重要支撐作用。
生物天然氣是以畜禽糞便、農作物秸稈、城鎮有機生活垃圾、工業有機廢棄物等為原料,通過厭氧發酵產生沼氣,經凈化提純后與常規天然氣成分、熱值完全一致的綠色低碳清潔可再生燃氣。中國產業發展促進會生物質能產業分會秘書長張大勇表示,生物質氣體燃料在生產過程中不產生額外的碳排放,可替代化石燃料使用,減碳效果顯著,是實現“雙碳”目標的有效途徑之一。
\\\\\\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傳統高能耗、高排放產業轉型更非一日之功。陶企要想做到真正地節能減碳、降低能源成本還需要花上不少資金和時間。另外,還有一小部分陶企抱有僥幸的心理,不想在這方面花太多的錢。然而,在這種形勢下,陶企不順應節能降碳、降本增效的趨勢,還能生存下去嗎?
- END -
您可能喜歡:
繼續閱讀與本文標簽相同的文章:
沒有更多評論內容了